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

被欠稿费的文章_不问自取

<我梦>说:唉!话说一个大报馆,竟然还欠我RM25零吉的稿费。怎样都说不过去吧?


不问自取
 
台湾娱乐圈最近发生的   盗领30万元新台币事件, 炒作与否已经不是重点,因为这案件属于公诉罪必须背负刑责,可不是说说就算。事件中的两人,是份属好友,很多人都好奇,为何不开口借,而是盗?不问自取,背后是存着强烈侥幸的心理, 当事者的某些心理因素与个性对悲剧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联,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

就举几个例子:
一个小孩,很想在学校食堂买诱人的零食吃,尝试向父母讨零用钱不果时,就会想办法来达到目的。好啦,机会来了,瞧见身旁同学手上带有现钱,就自告奋勇的替朋友当跑腿,拿了一零吉,买了两份共80仙的棒棒糖,一支是同学的,另一支是自己的,还有20仙呢?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自己的口袋里。

一个少年,很想在网上买些“武器”来帮自己网上游戏升级 ,尝试向父母讨零用钱做网上交易不果时,懊恼了。为了热爱的网上游戏就挺而走險,利用自己对科技的认识,通过手机执行电子支付。好啦!目的达到了,好像很冒险可是这样的投机心理可以让自己的目的达成。

一个成年人,很想在短时间赶着去上班,却又不幸的遇上了慢速行驶的车,卡在哪儿,心里焦急得很。于是念头来了:车祸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,怎么会那 么凑巧就让自己碰上了呢?于是,讯号灯也不开,一脚猛踩油门,双线超车,向前冲,一路快速的驶到公司。

这样的例子,无时无刻都在我们的周遭上演。未必是一样的情节但是他们都是抱着侥幸心理,在犯罪心理形成和实行犯罪的过程中,一方面惧怕失败而被抓,另一方面又自我安慰,作成功的设想。
如果没有被举发蒙混过关, 那么侥幸的心理就会被强化,然后就一再而再的合理化作案行为。

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侥幸心理。冒险行为的背后其实背负着很大的代价,而且人们都清楚知道它的后果,可是侥幸心理会蒙蔽人们,让人们心理找到诸多借口,从而失去对事物真实情况的评估低估了风险的存在,于是,在多数情况下,人们会麻醉自己,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。

小孩被棒棒糖诱惑,太想吃了,帮朋友买东西来换取食物和金钱,小孩想,既然大家都获利,那该是没有不对的吧?可是这样的行为是不问自取。同学的妈妈发现了自家的孩子怎么没吃饱,也揭发了这件事。同样的,少年也是被拒绝后,利用父母对他的信任,直到手机费爆增,父母才惊觉,懊悔已经太迟了。成年人则和危险赌上性命,车祸发生后,哭泣是于事无补了。

请不要把美好生命投注在明知道是错误的行为,当侥幸心理浮现时,呼吸,辨别是非,不要用他人的错误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不让侥幸心理驾驭你的人生,不然一失足成古恨,回头太难了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